7月29日以色列、德國、韓國、奧地利等七個國家的駐成都領事官員前往四川綿陽,參加了第三屆“駐蓉領事官員走進四川中醫藥”活動。參觀了中醫藥博物館、體驗中醫把脈問診之技、到田間地頭考察中藥材生長情況,親身體驗了一回中醫藥的魅力。其實中醫文化正在不斷走向海外,為了能夠幫助中醫文化在海外得到有效的宣傳,專業的中醫藥翻譯服務就很有存在的必要性。這里語言橋翻譯公司就來介紹一下中藥說明書翻譯服務。
中藥說明書翻譯服務
一些外國消費者由于對中藥說明書內容難以理解,導致他們對中藥產品的療效和安全性心存疑慮。因此,中藥產品要真正打入國際市場,中藥說明書翻譯的準確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中藥說明書的語言特點、內容及專有名詞
1、中藥說明書的語言特點
準確翻譯中藥說明書,首先要深入了解其語言特點。中藥說明書突出“說明”的表達方式,其功能主要在于宣傳中藥產品、指導正確用藥、傳播中藥品牌,這決定了其語言特點應力求通俗、準確。中藥說明書中的功能和主治源于傳統中醫藥學,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氣息,帶有濃郁的文學色彩,強調語篇的整體結構,注重對稱平衡,頻繁使用四字結構來達到語言的抑揚頓挫,這是中藥說明書行文的一個典型特征。如逍遙丸,其說明書就有“疏肝健脾,養血調經、促進食欲”等;又如“牛黃清心丸”其說明書就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主治熱病”等,都是四字成句,這種四字成句的語言特點帶有濃郁的中醫文化色彩,但如果翻譯不到位,就會導致外國消費者難以了解藥品的藥理作用,從而影響他們的購買欲望。因此,從中藥說明書的語言特點出發,不應按照說明書的字面含義直接翻譯,而是要根據外國消費者的思維習慣,盡可能使用他們耳熟能詳的語言形式,這樣能使外國消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從而真正發揮說明書的作用。
2、中藥說明書的內容
中藥品說明書最終目的是要讓外國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注重實驗,具體數據在中藥說明書中的體現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一份規范的中藥說明書應該參照西藥說明書中的構成要素,包括該藥品的“成分、性狀、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包裝、生產日期”等內容。中藥說明書中這些關鍵詞的翻譯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藥品說明書的結構是否清晰明了, 是否能夠方便外國消費者。中藥產品要開拓國際市場,就必須按照西方人熟悉的方式,在中藥說明書中逐條列出成分(Composition)、藥理作用(OAction)、適應癥(Indication)、用法(Administration )、用量(Dosage)、禁忌(Contraindication)、包裝(Packaging ) 、生產日期(Date of Production)、失效日期 (Date of Expiry) 等。
3、中藥說明書專有名詞的規范翻譯
中醫藥說明書內容中的專有名詞,是說明書里的結構詞,對于這些詞的翻譯關系到藥品說明書的結構是否清晰明了。比如作為中藥說明書的專用詞匯,“藥品說明書”就有“Description”、“Inst ructions”、“Directions”等幾種翻譯形式;“主要成分”也有“Principal Ingredients”、“Ingredients”、“Composition”等幾種翻譯形式;“功能與主治”也存在“Actions”、“Functions and indications”、“Indication” 等幾種翻譯形式。這樣就勢必使外國消費者模糊不清。參照西藥說明書及FDA(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規定,中藥說明書中的“藥品說明書”譯為“Package Insert”;“主要成分”譯為“Composition”;“功能與主治”譯為“Indications”是比較準確規范的。
二、中藥說明書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1、中藥產品名稱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中藥產品即中藥藥名,一個易于識記又能充分反映藥品療效的譯名是中藥產品走向國際醫藥市場的前提。目前中藥藥名的翻譯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藥名的翻譯標準不統一,一種藥名存在多種不同的譯文。比如“六味地黃丸”就有“Liu Wei Di HuangWan”、“Liu- Wei-Di- Huang- Wan”、“Liuwei Dihuang Wan”等多種譯名,藥品譯名的混亂使外國消費者選購藥物時無所適從。二是拘泥于字面意義、生搬硬套。比如“婦顏寶”按中文的字面意思可能會被理解為一種美容養顏產品,因此被譯為“Complexion-nourishing Pills for Ladies”。而實際上,“婦顏寶”作為一種保健藥品,是用來治療婦女內分泌紊亂等癥狀,將其譯為“Gyne-cure”(治療婦科疾病的良藥”)就比較準確。三是不懂基本的中藥常識,從而產生嚴重的文化缺失。比如“羅漢果菊花茶”,譯者因為不懂該保健藥品的配方是菊花、羅漢果和蔗糖,因此把它譯成“Luo han Fruit and Chrystanthemum Tea”。事實上,這里的“茶”應該譯為“drink”而不是“tea”。
2、中藥產品功能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中藥產品功能的翻譯在中藥說明書中至關重要,它關系到消費者對其療效的理解。由于中藥功效語的表達介乎古漢語和白話文之間,本身理解難度就較大,再加上譯者大多缺乏相關的中醫藥文化背景,翻譯過程中就會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目前中藥產品功能翻譯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誤譯。比如“驅邪”(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誤譯為 “Expelling the evil”;“扶正”(Fortifying immune system)誤譯為“Holding upright”;“精明之府”(Head)誤譯為“House of bright essence”。二是簡譯。中藥說明書關于功能的描述常喜歡使用四字結構,言簡意賅但常常含混不清,如果根據字面意思簡單地翻譯過來,那么藥品功能信息就會表達不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簡譯,而應該根據功效進行增額翻譯。比如“止吐止瀉”常被簡譯為“relieve diarrheaand vomiting”,這種簡譯并不能全面地說明該藥品的功效,到底是治療偶然還是非持續性的吐瀉呢?因此,應該增添該藥品的功效信息,譯為“relieve occasional or non-persistent diarrhea and vomiting”。三是重譯。中藥功效語使用四字結構,常出現同義并列的功效語,如“延年益壽”,這里“益壽”的意義與“延年”相重復,翻譯時就不應把“益壽”翻譯過來,應將其省略譯成“promote longevity”即可。3、中藥產品主治病癥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中藥產品主治病癥的翻譯關系到患者能否對癥服藥,目前中藥產品主治病癥翻譯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不懂基本的中醫術語,生搬硬套。比如“五味消毒飲”主治病癥是“帶下病”,“帶下病”常被誤譯為“diseases under the skirt”。事實上,“帶下病”是一種婦科疾病,應翻譯成“leukorrhagia”;又如“六味地黃丸”主治病癥是“男子不育”,“男子不育”被誤譯為“infertility in Men”。其實,這里的“in Men”是多余的,因為只有男子才會有“不育癥”,應翻譯成“infertility”就可以了。二是沒有對中藥主治病癥從病理角度做具體區分,而是籠統地翻譯。比如“痰”從病理角度做區分,不僅指呼吸道的分泌物,還可以認為一種病理成因,分為“有形之痰”(sputum)和“無形之痰”(phlegm)。三是將西醫病癥與中醫病癥相混淆,沒有從[www.t262.com)中醫病癥的角度去翻譯。比如“天麻虎骨丸”適用于治療“痹病”,如果從西醫病癥去理解,“痹病”是指關節炎癥狀的疾病,被譯為“arthralgia”。然而從中醫病癥來理解,“痹病”是指人體受外邪侵襲,痹阻經絡,氣血不暢導致肌肉、關節疼痛等病證,這與西醫的“痹病”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從中醫病癥角度去翻譯“痹病”,應該譯為““bi一syndrome”。
三、中藥說明書翻譯的技巧及策略
1、中藥產品名稱翻譯的技巧及策略
中藥產品名稱的翻譯應該簡潔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傳播。根據這一原則,中藥產品名稱的翻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直譯法。這種翻譯技巧適用于包含數字形式的中藥藥名,采用直譯法可以使外國消費者比較清楚地了解該藥品的成分及特色。比如“九味羌活丸”(Notopterygii Bolus of Nine Ingredients)是由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黃芩、地黃、甘草九種中藥制備而成,翻譯時就可采用直譯法。又如“二至丸”(erzhi pills),其成份中的冬青子是在冬至日采集,而旱蓮草是在夏至日采集。這種中藥成分的特性用英文難以表達清楚,因此也可采用直譯法。二是音譯法。這種翻譯技巧適用于成份和功效較多的中藥產品,這種中藥產品名稱采用音譯法易于記憶,能激發外國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如全鹿滋腎丸(Chuen Look Pills)、知柏八味丸(Chee Park Pills)、附桂理中丸 (Lee Chung Pills)等。三是意譯法。這種翻譯技巧適用于一些獨有的中醫藥概念或成份較少、功效較單一的中藥產品。比如,蟲草雞精(Essence of Chicken with Cordyceps),這個中藥名稱只包含主料名,并沒有體現其功效,但因為其保健功能早為外國消費者所熟知,因此,采用意譯法把原名翻譯過來即可。同樣的例子還包括靈芝蜂蜜(Ganoderma Lucidum Honey)、阿膠沖劑(Colla Corii Asini Granules)、涼茶(Herbal tea)等。
2、中藥產品功能翻譯的技巧及策略
由于中藥說明書中關于功能的描述大多采用四字成句的結構,且用語介于古漢語和白話文之間,因此翻譯過程中需要從跨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根據這一原則,中藥產品功能的翻譯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采用歸化策略進行翻譯。比如“涼血止血”是指具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在中醫術語結構中表達的是一種因果關系,而不是英語中所理解的并列關系,因此譯為“cooling blood to stopping bleeding”是比較合理的。同理,比如“清熱熄風”是指通過清熱、瀉火而熄風,這里“清熱”與“熄風”也是表達一種因果關系,可以譯為“clearing heat to estinguishing wind”。二是采用增譯法,即在翻譯時增添一些原文中沒有提及的信息,用以凸顯其藥物功能。如“羅漢果茶”(Fructus Momordicae)的功效語是“舒喉止渴”,盡管功效語中并沒有提及羅漢果能主治肺熱干咳、喉嚨酸痛等,但我們翻譯時就可以采用增譯法,譯為“help resolving phlegm to stop cough,clearing heat and moistening lung, moistening intestines to relieve constipation”。增添這些功效語的翻譯可以幫助外國消費者進一步了解其藥物功效。三是采用省譯法,即對原文信息的一種揚棄,省譯的部分主要是重復的信息、產生功效的過程和感受等細節。比如“活血清熱方”的功效語就有“采用優質天然地道藥材、傳統方法炮制、入口甘香,易于吸收”。在這里“入口甘香,易于吸收”( Refreshingly tasteful,it can be readily assimilated into the body)其實可以省略,因為這是對服用該藥劑過程和感受的描述,沒有必要全譯出來。同理,“扶助正氣、袪病強身”中的“扶”與“袪”在意義上有重復,所以可以省譯為“Consolidate constitution and enhance health”。
3、中藥產品主治病癥翻譯的技巧及策略
中藥說明書中表示主治病癥的中醫術語對外國消費者而言理解相對困難,翻譯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借譯法,即直接借用西醫現成的術語將中醫術語翻譯成對等的英文。如“感冒”(cold)、“關節炎”(arthritis)、 “月經不調”(ir?regular menstruation)等。二是轉譯法,即理清主治病癥的結構關系,根據不同的結構關系實現翻譯的有效轉換。如“肺瘀血咳”表達的是一種因果關系,應譯為“cough due to blood stasis in the lung”;“頭暈自汗”表達的是一種并列關系,應譯為“dizziness and night sweat”;“下焦濕熱” 表達的是一種前后關系,應譯為“damp-heat of lower-jiao”。三是省譯法。中藥說明書中表示主治病癥常使用四字結構,造成語義的重復。因此,在翻譯時就要對原文中語義重復的地方進行刪減,從而增強主治病癥的適用效果。比如“消渴丸”主治病癥為“口渴喜飲、多食易饑、體倦乏力、氣短懶言等”,在這里,“口渴喜飲”、“多食易饑”和“體倦乏力”均為因果關系的表達,語義存在重復。沒有必要把“口渴”、“多食”、“乏力”翻譯出來。
總之,一份標準、規范的中藥說明書是中藥產品走向國際醫藥市場的重要因素。當前中藥說明書書翻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這就需要中醫工作者和英語工作者共同努力,深入探討中藥說明書翻譯的技巧和策略,準確規范地翻譯中藥說明書,為國外消費者提供詳實準確的藥品信息,從而進一步推進中藥產品國際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