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翻譯與文學很近,說起翻譯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陽春白雪的“文學翻譯或者翻譯研究”。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已成為一個地球村,人們在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催生出對應用型翻譯的大量需求。

語言橋技術翻譯

  在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多年,是我們國家向西方學習的階段,在該階段,中國翻譯服務主要是外譯中。自2011年起,中國翻譯服務重心轉向中譯外。由中國翻譯研究院、中國翻譯協會聯合中國翻譯行業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翻譯服務業分析報告2014》顯示:截至2013年底,有64%的翻譯服務企業中譯外業務量占業務總量的一半以上,顯著高于外譯中。這是自2011年以來,企業調查問卷連續第三次顯示——在翻譯服務市場,中譯外工作量占比超過外譯中。該趨勢與筆者的筆記工作狀況也相吻合。隨著“一帶一路”的推廣,中譯外升溫的勢頭仍會繼續。然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英翻譯之間,絕大多數都是英譯中,學界和業界對于英譯中有著深入的研究也有相應的標準。對漢譯英的需求只是近年來由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才開始上升,所以無論從實踐還是理論,漢譯英都遠遠落后與英譯中,有更多需要研究、討論的。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工程技術文檔漢譯英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心得。

  筆者日常工作所接觸的漢譯英工程技術類稿件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與國際工程有關,一類是跟裝備設備有關的技術手冊。國際工程相關稿件通常包括電力、熱力、燃氣、鐵路軌道交通、路橋、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招投標、可研報告、咨詢報告、設計審查、安裝施工、生產運轉等文件。裝備設備技術文檔通常為制造業(包括汽車、機車、電氣設備、家電、冶金等)技術說明書、技術標準等。

  無論是工程稿件還是技術稿件,一個突出的共同點就是稿件存在大量的專業術語。在翻譯中有這樣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只要掌握了這些專業術語,工程技術稿件就能做好。實際并非如此,專業術語只是一個方面,此外還要譯文流暢、結構清晰、邏輯清楚,風格符合目標受眾的語言習慣。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將工程技術漢譯英稿件存在的問題歸為以下五類:

  1、 句子結構零散,不簡練

  漢語和英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各自的語言特點,在此就不再贅述,先看兩個筆者審校工作中遇到的兩個句子:

  例句1:

  粘土均質壩上游坡1:3.0,下游坡1:2.5,壩頂高程106.50m,寬度8m,壩頂長度76m。

  原譯文: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lopes of the homogeneous clay dam are 1:3.0 and 1:2.5 respectively; the crest elevation is 106.50m; the crest width is 8m; and the crest length is 76m.(31 words)

  原文描述了大壩的五個屬性,在翻譯時英文采用了四個小分句,結構零散,給人一種啰嗦之感。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科技英語尺寸的表達方法。

  John Swales 在《Writing Scientific English》第二章尺寸和屬性表示方法中曾提到英語有若干種不同表示尺寸的方法,常見的有三種:

  Structure 1:

  Subjective be adjective

  x is 3 centimeters long

  The mountain is 2,150 meters high

  Structure 2:

  Subjective have noun

  x has a length of 3 centimeters

  The mountain has a height of 2,150 meters

  Structure 3:

  noun be

  The length of x is 3 centimeters

  The height of the mountain is 2,150 meters

  這三種不同的描述方式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情況。描述單一某個尺寸或屬性時,上述任意一種結構都是可以的,但是當描述多個屬性時采用第一種或第三種結構容易造成或是頭重腳輕的冗長感或是句子結構零散的啰嗦感,而采用第二種結構,一個主語+一個謂語+多個賓語,句子結構既清晰簡練,行文又符合英文習慣。

  鑒于此,上面這句話可修改為:

  The homogeneous clay dam has an upstream slope of 1:3.0, a downstream slope of 1:2.5, a crest elevation of 106.50m, a crest width of 8m and a crest length of 76m. (31 words)

  雖然都是31個單詞,但顯而易見第二種表達譯文讀起來更加輕快流暢。

  例句2:

  鎖銷用銅材制造,成梨形狀,外部一周可有圓弧槽,用來卡住鋼絲。

  原譯文:The wedge is made of brass in pear shape. There is an external groove to clamp the wireline(18 words)

  簡練版:The brass-made wedge in pear-shape is grooved externally to accommodate the wireline.(12 words)

  相比原譯文,修改后的譯文將細節描寫壓縮為幾個形容詞修飾一個名詞的結構。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不難發現,提高工程技術類文檔漢譯英可讀性很大一部分在于譯文語言的簡約性。語言的簡約(concise statements),也叫語言的經濟性(economy of language),就是用最少的詞精確地傳情達意。從選詞、造句、句子結構和段落安排都要力求簡練,使文章有力度、更加輕快流暢、文風剛健而優雅。Stephen Wilbers在《Elements of Style》中寫到Concise writing doesn’t require that you make every sentence short, but that you make every world count。要想到達語言的簡約性這一目標,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實現:

  (1)避免一句話中使用多個簡單句分句,見例句1。

  (2)避免使用冗長的短語,比如due to the fact that,簡寫為because。

  (3)省略沒意義的修飾詞,比如中文中的形容詞“各種”,如果名詞是可數名詞,用名詞的復數形式即可表達詞義,而無需翻譯成various of…。

  (4)以動作動詞代替名詞性短語動詞,比如make an application for,簡寫為apply for

  (5)還有就是例句2中提到的以最少的用詞把細節描寫壓縮為幾個形容詞修飾一個名詞的結構。

  2、 術語不專業

  上面我們說了專業術語是工程技術翻譯中的一大挑戰,因為在我們的工作中往往會一些我們不屬于的行業、不知道的專業術語。術語的翻譯,最忌望文生義。記得筆者在校對一篇變壓器分接開關的文件,遇到這樣一句話:

  電動機構通過驅動軸和傘齒輪與切換開關相連。

  原譯文:The electric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diverter switch through drive shafts and bevel gear.

  在這個例句中,譯員就犯了望文生義的錯誤,想當然地將“電動機構”翻譯成了“electric mechanism”,這是由于不了解變壓器分接開關的結構造成的。電動機構是變壓器分開開關的主要部件之一,是“電機驅動機構”的簡稱,如果了解這一背景知識,以motor做關鍵詞,很容易查詢到正確的結果“motor-drive mechanism”。又比如在審校一篇巖土工程報告是,里面有個詞匯“室內試驗”,譯員按字面翻譯成“indoor test”,準確的翻譯應該是“laboratory test”。不了解專業術語的內涵,根據字面望文生義,很容易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翻譯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稿件,所謂隔行如隔山,缺少求真求實的精神,譯文的準確性就會大打折扣。

  3、 理解不到位

  在工程翻譯中,因理解不到位導致的錯譯也比比皆是,筆者審校一個隧道開挖的稿件時遇到這樣一個句子:

  采用光面爆破開挖法施工。

  原譯文:Smooth blasting and excavation methods are used in construction.

  顯而易見,原譯文將光面爆破和開挖理解為兩種不同的方法,實際上通過wiki查詢便可知光面爆破是開挖作業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光面爆破是手段,開挖是目的,所以這句話可以更改為“The excavation method of smooth blasting is used.”這就要求我們做翻譯時不光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4、 情態動詞濫用、錯用;

  情態動詞是一種本身有一定的詞義,用來表示說話人的情緒、態度或語氣的助動詞。在ASME標準、ISO標準中隨處可讀到shall、should、may、can、will等5個關鍵詞。在漢譯英時由于漢語寫的模糊經常出現shall 和should 濫用或錯用的情況。

  筆者在審校一個中國公司作為咨詢方提供的咨詢文件中,遇到這樣一句話:

  電站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

  原譯文:The power house shall be designed to resist a 50-year flood.

  這里shall屬于錯用。“shall”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provision or prohibition is mandatory,表示強制性的要求。在國際工程中,招標文件、業主要求等多采用shall。而此文是咨詢文件,宜采用should。Should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provision is not mandatory but recommended as good practice.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shall與should 的最大區別在于前者是硬性規定,后者是軟性規定。凡是出現shall的句子,意味著必須一絲不茍、不出任何偏差地執行;反之,凡出現should的句子意味著標準認為是一種最好的選擇,或者被經驗或事實證明是一種最好的辦法,但沒有強迫別人去做,也可能還有最好的選擇。在上面的例句中,作為咨詢方的中國公司,只能向業主提出建議,而不能強迫業主必須怎么做,故用shall是不恰當的。因此,在英譯中籍工程技術標準時,在原文沒有應、必須、宜等字眼出現,或者錯用“應”字表示建議的時候,要透過字面判斷屬于哪種情況,然后選擇合適的情態動詞。

  5、 缺少國際性思維

  翻譯是原作者、譯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因此翻譯時還要考慮用戶的接受問題。國際性思維是就是用戶友好型翻譯的一個重要方面。說道國際性思維,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跨文化交際,要了解目標語言的歷史文化習俗等等。然而除了這些高級的要求,在漢譯英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問題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數字表達方式或者單位未與國際接軌,或者說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

  比如中文的數量單位通常是萬(104),億(108),而英文的數量單位則是thousand (103)、million(106)、billion(109)來表示。又比如面積表達,中文寫就的工程文件中常遇到類似的表達XX項目占地XX畝,而國際上通用的表示面積的單位是square meters(m2)、square kilometers (km2)、hectare(ha)。

  中文英文(按照中文習慣)英文(按照國際習慣)

  1.3億立方米1.3 × 108 m3130 million m3或130 × 106 m3

  500 畝500 mu~33.3 ha 或0.33 km2

  10萬千瓦100,000 KW100 MW

  單單只數字的準確性而言,第二列和第三列都是正確的,但是第三列才符合目標語的習慣,容易被目標受眾接受。

技術翻譯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項目走出去,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中譯外譯員。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黃友義曾說,“一帶一路”走多遠,語言服務就要跟多遠;語言服務能力有多強,“一帶一路”就能走多遠。讓我們共同努力,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